犯罪心理问题:歹徒绑架人质期间里,歹徒告诉人质自己人生经历苦难,一段...
1、个性与背景:人质可能因个人性格、性别、生活经历等因素,对绑匪的悲惨故事产生共鸣。这种同理心可能源于相似的困境或内心的善良,或许是出于母性的驱动,或者因为某些深层的原因,导致人质对绑匪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认同。 行为动机:人质在情感上可能已经倾向于绑匪,希望得到认同,因此选择协助绑匪进行绑架。
2、然后是协助歹徒绑架,这个问题才是犯罪心理学方面的问题了。人质应该是一个弱势人格的人,对自身立场以及状况不清楚不坚定。人质是一个渴望被需要的人,他或她在认可歹徒的立场情况下,希望通过协助歹徒绑架来取得歹徒对他或她的认可,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诉求。
3、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,4名曾经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,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,表明并不痛恨歹徒,表达他们对歹徒不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多加照顾的感激,并且对警察采取敌对的态度[1][2]。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6日之久,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,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。
4、方木是绿藤市公认的犯罪心理学天才,在与警察邰伟联手破获一起离奇的校园连环杀人案中,经历了他一生难以弥合的创伤,因而颓废沉沦,甚至自欺欺人地选择将一切遗忘。然而魔鬼的挑衅却从未停止,又一起神秘的连环凶案让方木身陷囹圄。
2013年重庆女童摔婴案:深扒未成年人犯罪背后根源,后来如何?
事情都有两面性,“重庆女童摔婴案”中,李某的行为必然受人谴责,而除此之外,通过李某这样一个典型案例,我们更应该关注到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。在很多的案件中,施虐者往往以前就是被虐者,当孩子所处的环境中始终是充斥着暴戾之气,那我们就不能寄希望于人格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能“出淤泥而不染”。
案例五:重庆10岁女孩摔婴案 基本案情:2013年11月25日,重庆市一名10岁的女孩李蕾在电梯内抱起一名婴儿,并在电梯内持续殴打婴儿5分钟后将其从25楼扔下,导致婴儿死亡。事后,李蕾编造谎言试图脱罪,她的陈述显得非常真诚,逻辑清晰,甚至安慰了被害人的家属。
歹徒杀人时有何心理动机?
歹徒杀人时的心理动机复杂多样,可能包括以下几种:报复心理:歹徒可能因个人恩怨、仇恨或受到不公平对待而产生强烈的报复欲望,选择杀人作为宣泄手段。控制欲望:部分歹徒可能希望通过暴力行为展示自己的权力和控制力,杀人成为他们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。
年2月22日凌晨1时许,蚌埠禹会区梅姚村发生一起凶杀案,该案共造成来自三个家庭的5人死亡,其中包含两对夫妻和一名妇女,凶手和遇难的5人都是梅姚村人。据梅姚村村民透露,该案的凶手为常年在外务工的47岁男子姚某某,他在近期才回到村里。
杀人动机往往都是案件第一个侦破点,只要明白了动机,案件就会变得明朗起来,但一些连环杀人犯,都带有一种心理疾病,在《沉默的羔羊》当中,有许多人因心理问题,促成了杀人,他们甚至会将尸体装扮成理想当中的样子。
专案组马上展开了审讯。经审讯,许贵柱承认了自己入室杀人的事实。但对于具体的作案动机,他却守口如瓶:“你们谁也猜不着我是怎么想的!”2003年11月25日,“变态杀人魔”许贵柱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。
歹徒挟持幼儿是老师怎么做
1、如果你是有道义的老师,尽量与歹徒商量能不能用自己交换人质孩子,(不是让老师去送死)因为老师毕竟是大人,自御能力与心理素质都要比孩子好,先撑到警察来之后 4,如果不幸发生了伤亡时间,一定要控制住匪徒(放心,你也是大人,他有刀你可以用板凳之类的保护自己,先疏散其他孩子,防止伤亡扩大)好吧!我纯手打了15分钟,够意思了。。
2、首先,从教师角度来看,这名老师的精神是可嘉的,他可以在学遇到危难的时刻,面对歹徒,以身试险,以自己的安全换取学生的安全,真正体现了教师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。
3、活动导入:观看教学挂图。教师出示教学挂图,引导幼儿观察背景图,并提问。(1)教师:仔细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?发生了什么事? (2)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并说出自己的想法。 (3)教师小结:图上画的是一名小朋友被坏人绑架的情景。万一小朋友遇见绑架该怎么办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4、带着幼儿的老师,赶紧带孩子进入室内,关闭门窗,躲避歹徒。保护幼儿是第一位的!然后立即拨打园长电话,告知园长,并立即拨打110报警。
初中生心理案例
1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篇1 案例一:李某,初一女生。小学时学习刻苦努力,成绩一直很好。进入初中后,学习依然刻苦努力,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,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 文化 学习上。刚开始,他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
2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1 案例:新橡皮,旧橡皮 学生娟平时在我的眼里还是个比较开朗的学生,可有一段一连几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听讲精神比较差。凭着自己多年做班主任的的直觉,我感到她一定有什么心事。于是我在一个自习课的时候找到了她,娟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。
3、案例一 福建五少年杀死同学勒索20万 警方缴获军用手枪 2002年10月9日,福建省福清市警方破获一起在校中学生杀害在校生案,抓获陈某等五名犯罪嫌疑人,缴获作案工具两轮摩托车1部、六四式军用手枪子弹3发等物品。
4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1 案例一:与老师对立,逃学上网 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,我遇到了一个曾经教过的男生。他是一个朋友的孩子——轩。我见到他时,一个人在大街上溜达,身上背着书包,嘴里还吸着烟。他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我,当我喊他的名字时,先是一愣,后急忙扔掉香烟,站在那呆呆得看着我。
5、中学生心里问题大都是在青春期时期发生的,从同学关系,到家庭压力,学习紧张,得不到放松,上网成瘾,夜不归宿,打架,骂人,酗酒,也就是这些吧 !这些你都可以去网上查都是可以查的到的,以下都是: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案例的跟踪辅导 问题概述与背景资料 吴倩(假名),女,17岁,高中二年级,独生女。
歹徒的徒是什么意思
不法之徒中的徒:人(多指坏人)。不法之徒:歹徒或逃犯,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名师出高徒中的徒:徒弟,弟子。
只;仅仅:家~四壁。从事学习的人:~弟。~工。学~。师~。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:信~。教~。党~。人(多指坏人):匪~。暴~。赌~。叛~。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:~刑。
而歹徒一词中,歹有恶劣、不好的意思,徒则更多的是指人。所以,歹徒更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和性质,即这个人是做坏事的、恶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