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谁的作品?大神们帮帮忙
1、小提琴协奏曲——《梁祝》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何占豪、陈钢先生在1959年创作完成的,并在同年5月27日在上海首演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“梁祝”故事广泛流传,目前共有宜兴、宁波、绍兴等10多处地方和梁祝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联。继江苏宜兴和浙江宁波将梁祝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,山东济宁市也以梁祝故里身份进入“申遗”行列。
2、梁祝这首曲子是由陈钢和何占豪共同创作的。 陈钢,1935年出生于上海市,自幼学习音乐,后入读上海音乐学院,师从丁善德、桑桐等,并受苏联专家指导。 1959年,陈钢与何占豪合作,完成了小提琴协奏曲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该作品后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经典。
3、小提琴协奏曲《梁祝》的曲作者是何占豪和陈钢。《梁祝小提琴协奏曲》是何占豪、陈钢以广泛流传的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民间故事为题材,以越剧音乐为素材,于1958年创作的小提琴曲目。
4、《梁祝》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,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。作曲者:陈钢及何占豪,当时仍是上海学院的学生。作品内容来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:四世纪中叶,在我国南方的乡村祝家庄,聪明善良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,冲破封建传统束缚,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。
周淑安的个人生平
1、对她的一生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:“周淑安是我国老一辈的音乐家,从事音乐事业60余年,一生兢兢业业,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,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,有些是我国音乐界著名的音乐家或音乐界的领导人,还有一些在国外从事重要的音乐研究工作,或是著名的音乐家。她在音乐事业上的贡献及影响遍及国内外。
2、周淑安个人生平如下:早年经历:周淑安1894年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的一个书香门第,家庭中不乏医学博士和语言学家等高才。她幼年即展现出音乐天赋,1907年进入女子师范,14岁时在招待会上领唱美国国歌而受到赞誉。留学经历:1911年后,周淑安在上海中西女塾求学,并成为我国首批公费留美女学生之一。
3、音乐天才周淑安,1894年出生于鼓浪屿的书香门第,家庭中不乏医学博士和语言学家等高才。幼年即展现出音乐天赋,1907年进入女子师范,年仅14岁就因在招待会上领唱美国国歌而受到赞誉。
4、周淑安,1894年5月4日出生于一个基督教传教士家庭,她的早期教育背景极为出色。1911年,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厦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,为她的音乐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同年,周淑安作为清华学校官费女留学生前往美国,开始了她的深造历程。
5、郎毓秀(附图片)的生平及主要创作经历 郎毓秀,女高音歌唱家,声乐教育家。1934年入上海国立音专,师从周淑安、外籍声乐教授苏石林等主修声乐。1937年赴比利时留学,主修声乐,兼学钢琴。1941年回国。三十年代起,她就活跃在中国乐坛之上,著名的《天伦歌》就是由她首先唱开的。
6、鼓浪屿面积78平方公里,人口9万。宋元时期称“圆沙州”,明肛始称鼓浪屿。因岛的西南海边有一块大岩石,长年累月被海浪冲出一个大洞,每逢潮涨,海浪扑打岩洞,发出如擂鼓的声音,所以人们叫它为“鼓浪石”,小岛也就叫鼓浪屿了。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,是福建旅游景区“十佳”之首。
蒋风之的个人经历
二胡演奏家。人物经历如下:1915年至1923年,在家乡读书期间向村里帮工学习演奏竹笛和二胡。1929年9月,考入北平艺术学院音乐系,师从刘天华主修小提琴,兼修二胡,副修琵琶与钢琴。1931年,经刘天华推荐,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国乐导师教授二胡;同年,参加为九一八事件募捐音乐会演出。
教育与师承:蒋风之曾在北平艺术学院学习,师从著名的音乐家刘天华,接受了系统的音乐教育。职业生涯:他在音乐领域有着丰富的演出和创作经历,曾在多个城市和场合举办音乐会,并参与了多次重要的音乐活动。他的演奏风格独特,深受观众喜爱。
蒋风之从小就喜欢音乐。10岁时就吹得一手很好的笛子12 岁时蒋风之又迷上了二胡,15岁时,认识了储师竹,他的二胡水平迅提高。1929年,拜刘天华为师,学习二胡、小提琴。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,他保持了刘天华创立的基本风格,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,他决不固步自封。
蒋巽风先生的二胡学习历程始于他十二岁的那年。在此之前,他已经对这种乐器有所接触和玩耍,时长大约两年。他的第一把专业二胡是一位北京知名制琴师,洪广源先生,专门为儿童设计的。
蒋风之是我国著名的什么演奏家
蒋峰之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。二胡演奏家:蒋风之以其精湛的二胡技艺而闻名,他的名字与二胡艺术紧密相连,是中国民族音乐领域的重要人物。教育家:除了作为演奏家,蒋风之还致力于二胡教育,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二胡人才,对中国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代表作:蒋风之的代表作是二胡曲《汉宫秋月》。
蒋风之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。蒋风之,1908年4月27日诞生在江苏宜兴后留住村,1986年1月26日逝世。是二胡演奏家、教育家。他的名字如同他的名曲《汉宫秋月》一样,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。《汉宫秋月》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、琵琶曲、筝曲、江南丝竹等。
蒋风之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。蒋风之(1908年4月27日-1986年1月26日),出生于江苏宜兴,中国二胡演奏家、教育家。中国音乐学院原副院长。1923年,在苏州农业学校期间参加“同乐会”,演奏江南丝竹和民间小调。1929年,考入北平艺术学院,师从刘天华。1930年,在国立北平大学参加演出。
蒋风之,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,出生于江苏宜兴。他的代表作品《汉宫秋月》创作于1933年,不仅在国内多地演出,还在建国后远赴比利时演奏。此曲不仅是我国著名曲目,还存有多份曲谱与多种表演形式,原为崇明派琵琶曲,后被古筝、二胡、江南丝竹和琵琶等多种乐器演绎。
蒋风之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。以下是关于蒋风之的一些详细信息:二胡演奏家身份:蒋风之在二胡演奏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,他的名字与二胡紧密相连,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之一。教育家身份:除了作为演奏家,蒋风之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,为培养二胡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六年级作文
六年级毕业作文1 其实,我们还没有毕业,但临近毕业的这几十天,让我们充满无限的回忆,就让我们在仅有的这几十天里,和敬爱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道个别吧。 让我最不能忘怀的是这充满快乐的教室,我们常常在这里一起学习,一起玩耍。 每一天,我们都在憧憬里度过,那样的渴望,那样的盼望,那么的快乐,那么的美好。
一件难忘的事六年级作文1 那是我十岁时的一个晚上,爸爸妈妈即将从杭州回来,我大胆地想:独自一人去车站接他们吧。说走就走,我没多想就走出了家门。 还好,路上亮堂堂的。但是我怕身后有人跟踪我,便急走几步,就往身后观察一番。有时走在行人稀少的地方,我会全身发抖,眼睛不停地盯着路边的人。
六年级毕业作文 篇1 一眨眼,在小学的六年生活就要结束。我真的舍不,和我生活六年的同学和老师。 还记得我刚刚进六小的时候,我是多麽的害怕,因为我知道,小学和幼儿园是不一样的。小学的作业比幼儿园的作业是多得多。
六年级趣事作文 篇1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,我和同学们始终在一个班级学习,所以自然而然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,互相帮助,互相友爱。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,其中自然少不了一些有趣的事。 我们班的同学比较活泼、好动,在老师眼里是一个麻烦不断的班级,所以老师对我们很严厉。
葛荣俊个人简介
1、葛荣俊,男,汉族,艺名“琴魂”,1962年出生于闻名遐迩的陶都—宜兴,自幼对艺术充满热爱,9岁时便与小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,自学音律。少年时代,他拜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陈重及南京音乐学院成公亮教授学艺,勤奋钻研乐理与作曲。八十年代初,他曾考取南京艺术学院,但由于已参加工作而未能如愿,但音乐的梦想并未因此而熄灭。
2、葛荣俊个人简介如下:基本信息:葛荣俊,男,汉族,艺名“琴魂”,1962年出生于宜兴。艺术启蒙:自幼热爱艺术,9岁自学小提琴,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。少年时,师从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陈重及南京音乐学院成公亮教授,刻苦钻研乐理与作曲。求学经历:八十年代初,考取南京艺术学院但因工作原因未能入学。
3、葛荣俊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艺术的魅力和价值。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追求音乐梦想的人,鼓励着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自信,勇敢前行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葛荣俊将凭借自己的努力,继续在音乐的道路上开拓创新,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。